什麼是脂漏性皮膚炎?形成原因是什麼?
脂漏性皮膚炎又稱作脂漏性溼疹,是一種常見在臉上,看起來會油油的、紅紅的、並且會脫皮的一種皮膚炎。常見如鼻翼的兩側、眉毛等臉部皮脂腺分泌旺盛的地方,容易出現脂漏性皮膚炎。
目前認為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皮脂分泌不平衡,進而造成皮屑芽孢菌的增生,導致皮膚出現發紅、皮屑等溼疹症狀。至於發癢的症狀表現,則比其他類形溼疹要來的輕微,且因人而異。
到底為什麼會造成體內皮脂的分泌不平衡呢?目前未有十分清楚的研究分析,不過一般醫界認為和生活壓力有關,如壓力太大、容易失眠、精神狀況比較不好的人,就比較容易造成皮脂分泌的不平衡,進而罹患脂漏性皮膚炎。
也有研究顯示,季節因素〈例如:乾冷的季節〉,以及曾經中風,或是罹患巴金森氏症、神經系統方面疾病者,都是誘發脂漏性皮膚炎的原因;因此就不難推斷,精神與心理上的因素會導致免疫機能欠佳,也會影響脂漏性皮膚炎的發生。
脂漏性皮膚炎容易發生在身體哪些部位呢?
脂漏性皮膚炎大多發生於臉部皮脂腺分泌旺盛的地方,例如:鼻翼的兩側、眉毛、髮際線邊緣、耳朵後方,以及頭皮等等,在臨床上也曾經有過患者罹患的部位在前胸口、胯下、乳房下側等處,不過這樣的案例比較少見。
發生在頭皮的脂漏性皮膚炎症狀,有些人會將與一般的頭皮屑搞混,但其實是脂漏性皮膚炎,多數患處頭皮會產生發紅,並伴隨著黃色、 厚,甚至帶有油膩感的皮屑,和一般常見的白色、 薄如雪花般的頭皮屑有著明顯的不同。
如何治療脂漏性皮膚炎
目前臨床上治療脂漏性皮膚炎的方法,大致可分為三種,
- 在急性期時,多半會開外用的類固醇藥膏擦抹於患處,若患部是在頭皮且頗為嚴重,則會開含有焦油成分的洗髮精〈目前屬於處方用藥〉。
- 輕微的症狀,大多數都只要塗抹非類固醇的抗發炎藥膏,即可迅速痊癒。
- 症狀嚴重的患者,除了外用的類固醇藥膏之外,醫生也多半會開口服的抗黴菌藥,用來阻斷皮屑芽孢菌的增生。
該如何避免罹患脂漏性皮膚炎?
想要避免罹患脂漏性皮膚炎,保持規律的日常生活作息是最有效也是最根本的方法,最好是能夠有適當的休閒活動,以適時的紓解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壓力。
而如果是屬於油性肌膚者,最好能選用適合油性膚質使用的洗面乳,並注重臉部的清潔;在頭髮方面,則可選用專門的抗屑型洗髮精,作為日常保養之用。如此一來,從裡、外兼顧,可大大降低罹患脂漏性皮膚炎的機會,避免一再復發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