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曬影響有多大,早在2012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就有一篇個案,一位美國大叔就用自己的臉親自做了長達二十八年的人體實驗了。
每趟他出門送貨的時候,陽光中的UVA穿過貨車玻璃,照射在他的左臉。於送貨第三年開始,就出現左臉單側無症狀的皮膚過度角化、皺紋、開放性粉刺,並出現像是囊腫的粉刺,這些都是典型過度曝曬產生的症狀,甚至可能引發日光性接觸皮膚炎,如果你不知道不妨看看這篇「什麼是日光性接觸性皮膚炎?症狀有哪些?四招預防方法告訴您」。
或多或少知道防曬的重要性,希望透過這篇文章徹底讓你 一次搞懂到底為什麼防曬會這麼重要!
文章目錄
紫外線不只一種
多數人都知道,防曬主要是要防止陽光中的紫外線導致皮膚傷害。但如果你只知道到這個程度,你大概沒辦法做好防曬工作。地球上的紫外線基本上來自太陽,而太陽是一個巨大、高溫的星體,會發射出各種不同波長的輻射線,分析起來是連續的光譜。
人的眼睛可以看到的波長是有限制的,你能看到的紅、橙、黃、綠、藍、靛、紫這個範圍的光線,被稱為「可見光。而波長超過红光就被稱為「紅外線」,波長短於紫光就被稱為「紫外線」,兩者都是「不可見光」。而波長越短的輻射線,能量就越強,對人體的傷害也就越大。因此紅外線對人體產生不了的傷害,防曬的重點主要落在波長短且能量較強的紫外線範圍。
紫外線會讓皮膚產生自由基,也會產生一些蛋白酵素的活化,更會引起膠原蛋白跟彈性纖維的分解,進而出現皮膚老化的現象,例如皮膚變薄、失去彈性、形成皺紋等問題。
紫外線依照波長的範圍,又分為UVA、UVB、UVC三種。波長越長,穿透力就越強, 因此在一般狀況下,波長最短的UVC幾乎全部被大氣層擋住,而大約有5%的UVB會到達地表,但高達95%的UVA則都能直接到達地表。所以防曬產品都是針對UVB跟UVA為主。
UVB的波長較短,穿透力較低,傷害主要都在表皮層,但能量較強,因此容易造成曬紅、曬傷,而因長期累積的能量大,甚至可能造成皮膚癌。不過UVB的穿透力較低,防護的難度比UVA低
UVA的波長最長,穿透力較高,依照波長又分成長波UVA跟短波UVA,其中長波UVA的波長最長,傷害可到達真皮層,但能量較低,因此會導致曬黑與老化。而短波UVA因波長較短,則是抵達表皮深處。雖然UVA能量低,但因為到達地表的量大,因此人體對波長越長的UVA累積的吸收量還是比較大。
所以想要防曬就要應該搞清楚自己的目標,如果你根本不怕曬黑,不怕曬老,只怕曬傷的話,降低UVB的傷害就沒問題了;如果你擔心曬黑、曬老的話,就要更全面避免對於UVA的暴露。
UVA與UVB如何影響皮膚
UVB
- 波長短
- 能量強
- 穿透力低
- 到達皮膚表皮層上層
- 短期造成曬紅曬傷
- 長期可能導致皮膚癌
UVA
- 波長長
- 能量較低
- 穿透力高
- 到達皮膚深層,包含表皮與真皮
- 短期造成敏感,耐受力下降
- 長期可能導致色素沉澱、皮膚發炎、老化
為什麼UVA難以防護
- 容易忽略:能量較低,不會有熱熱燙燙感覺
- 難以阻擋:穿透力強,難以被雲層、窗戶、汽車玻璃等阻擋
- 波動不大:日出到日落,UVA的量差不多
- 不分季節:即使隨著季節也變化不大
想防UVA其實非常困難,波長越長,穿透力就越強,因此長波UVA是很難阻擋的,雲區、窗戶、汽車擋風玻璃全都阻擋不了。而且它能量低,即使你暴霞在大在大量UVA下,也不會笑暴露在UVB那種熱熱燙燙的感受。更麻煩的是,UVA從日出到日落波動不會太大,即使季節變化,冬天跟跟夏天的UVA強度也相差不大。
防曬口訣ABC
想要完整防曬,原則就是「讓皮膚接觸的各式紫外線越少越好, 防曬的成功跟考試想拿分數一樣,要把最多的精力專注在大方向上,而不是只在意細枝末節。
A (Avoid)
避免再10:00~14:00間進行超過20分鐘的戶外活動,避開紫外線在一天最強的時刻,夏天可視情況延後到下午3點。
B (Block)
外出要塗抹防曬產品,並依環境選擇適合防曬係數,建議選擇SPF30-35為佳,兩小時補一次。
C (Cover)
曝曬陽光下時,為肌膚提供適當遮蔽物,例如:撐陽傘、戴帽子、戴太陽眼鏡或穿著長袖衣物等物理性防曬。
Tips
- 紫外線依照波長不同,分為UVA、UVB-UVC三種。UVC幾乎全部被大氣層擋住,所以防曬產品都是針對UVB跟UVA為主。
- 降低UVB的傷害,只能預防曬傷,想要避免曬黑、曬老,還得盡量預防UVA的曝曬。
- 防曬口缺ABC:a(Avoid)避免在上午十點到下午兩點間進行超過二十分鐘的戶外活動。B(Block),外出要塗抹防曬產品。C(Cover),在陽光下應為肌膚提供遮蔽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