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要保濕?你真的做對保濕了嗎?帶你掌握保濕關鍵要素

為什麼要保濕

保濕中是肌膚保養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幾乎所有醫師都會告訴你「清潔保濕防曬」是最基礎也最必要的肌膚保養工作。但是市面上的保濕產品、保濕成分百百種,導致大家對保濕觀念常常霧煞煞或是有很大的誤解!

 

保濕為什麼很重要?

先從最基礎的皮膚生理告訴大家為什麼要保濕?皮膚的天然保濕能力主要來自角質層「外」由皮脂腺分泌的一層薄薄的皮脂膜,以及角質細胞「間」由角質代謝中自然產生的脂質與天然保濕因子共同構成。

皮脂腺會在表皮的開口分泌皮脂,這些油脂會自然散布在皮膚表面產生「封閉」作用,可以降低水分蒸發。像是三酸甘油脂、蠟酯、脂肪酸等都是皮脂的主要成分。

皮膚最外層是薄薄的角質層,由死去的角質細胞構成。雖然角質層是一個死細胞,但卻擔負了皮膚最外層的重要屏障工作,其中一項作用就是保濕。

如果沒有皮膚,人體的水分很快就會散失而導致死亡,所以要談保濕之前,一定要先了解「角質」是如何運作的,瞭解之後保證不再覺得它只是一層死細胞,而是該每天感恩角質、讚嘆角質!

為什麼要保濕

角質形成四大流程:

每個流程都有重要的生理意義,依序簡單說明

 

角質細胞流程:

表皮的最底部是基底層,在基底層更深處就是真皮層。基底層會分化出角質形成細胞,在分化以及移動的過程中,逐漸吐出一些細胞內的成分,然後漸漸變薄,到最後連細胞核都會消失,形成沒有細胞核且扁平的角質細胞。

基本上角質細胞是死細胞,但卻肩負了阻隔外界細菌、病毒、髒污入侵,以及保濕重要工作。阻隔作用不用說你應該也能理解,但角質細胞為什麼可以保濕呢?

 

角質脂質流程:

在角質形成過程中,角質形成細胞會逐漸分泌出一些內含的油脂成分,填充在角質層的細胞「之間」。

 

天然保濕因子流程:

角質形成細胞也會分泌出一些天然保濕因子,一樣會儲存於角質細胞之間。

這些天然的脂質包含了神經醯胺、脂肪酸、膽固醇、甘油酯等成分。而天然保濕因子則包含各種胺基酸、鹽類、醣類、乳酸、PCA、氯、鈉、鈣、鎂等多種離子以及尿素。脂質的成分可以避免水分散失,天然保濕因子則能在角質層間抓住水分,再搭配角質細胞本身的物理性阻隔,簡直就像是「磚塊」與「水泥」一樣,成為人體最外層的屏障。

 

脫屑流程:

角質生成流程是自然的循環,有新的角質生成了,就有舊的角質代謝掉。保濕有沒有做好,牵涉到能不能自然、順利脫屑。如果角質層的保濕狀況良好,胞橋小體就可以正常分解,脫落的角質就會非常非常細緻,肉眼幾乎是看不到。如果角質層的保濕狀況不足,胞橋小體沒辦法正常分解,就會掉下一整片的角質,肉眼上就可以看到明顯的皮屑產生。

 

保濕沒做好會發生什麼事?什麼狀況要保濕?

如何知道基礎保濕有沒有做好呢?上面寫到角質「脫屑流程」,如果保濕不足,角質就無法自然順利代謝,因此保濕不足時,最常看到的皮膚狀況就是乾燥、粗糙,甚至是細細白白的鱗片狀剝落或薄片狀剝落的情形。

正常的表皮含水量會由內而外逐漸減少。最底下的基底層含水量可高達70%,但到角質層就剩下20%到35%,如果角質層的含水量減少到10%以下,胞橋小體就沒辦法正常分解,也會看到明顯的乾燥變化,例如脫屑反應。

有許多皮膚疾病都跟保濕不良有關,例如異位性皮膚炎〈常見於嬰兒及青少年〉、脂漏性皮膚炎、汗皰疹以及大家最熟悉的青春痘〈痤瘡〉,你有沒有發現在這些疾病的病灶都會看到「發炎反應伴隨皮膚脫屑?

正常的角質層應該排列整齊、水分飽滿。但因為外力或者疾病的因素,引起了發炎反應,角質層會變得脆弱。不健康、脆弱的角質層就無法發揮保濕作用,因此更容易缺水,進而讓角質的受損更嚴重,形成惡性循環。所以在上述的疾病中,適度的保濕通常有助於改善症狀,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甚至需要積極的濕敷療法來協助治療,看到這裡,相信你就更了解保濕對皮膚的重要性了。

早知道保濕的重要是不夠的,你還是得知道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保濕產品。市面上保濕成分琳瑯滿目,令人眼花撩亂,如果根本不認識保濕成分,可能只是「自以為保濕」。

皮膚保溼

Tips:

  1. 角質細胞雖然是死細胞,但卻肩負了阻隔外界細菌、病毒、髒污入侵,以及保濕功能。
  2. 角質層的保濕狀況不足,會使得胞橋小體沒辦法正常分解,導致脫屑,甚至引發皮膚疾病。
  3. 強度的保濕有助於改善許多皮膚疾病。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