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位性皮膚炎常見問題【治療篇】

異位性皮膚炎常見問題【治療篇】

本篇針對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常見問題整理,在治療過程中相信許多父母都有許多疑問,因此整理一份Q&A讓父母更瞭解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問題,除此之外先前有寫到異位性皮膚炎常見問題【飲食篇】,提供給予父母參考!

Q1:異位性皮膚炎的寶寶長大後會有過敏性鼻炎和氣喘嗎?

A 過敏疾病的發展在學理上我們稱之為「過敏進行曲」,主要是依照小朋友的年紀發現過敏疾病的表現各有不同。在一歲以前小寶寶首先會出現的過敏症狀主要是異位性皮膚炎,是因為在這個階段接觸的過敏原主要是來自食物,所以就以皮膚表現為主的異位性皮膚炎為主。

 

而隨著年紀增加,空氣過敏原會逐漸扮演較重要的角色,所以反而如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等症狀會逐漸表現出來。這些過敏性鼻炎和支氣管性氣喘,大多數在兩歲半和三歲後逐漸表現出來,其中過敏性鼻炎的症狀會先表現出來,大約在兩歲半時就會出現症狀;而氣喘則是在四歲以後才逐漸表現出症狀,如果想知道寶寶過敏原因,不妨看看寶寶為什麼會過敏?引發過敏的原因有哪些?

 

但是的確有研究發現,如果在小時候出現異位性皮膚炎,較大時出現過敏性鼻炎和氣喘的機會的確會較高,因此在小時候及早控制好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Q2減敏治療對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是否有幫助?

A一定有爸爸媽媽會想知道有什麼樣的治療方法,能夠真正改變過敏的體質,其中唯一能夠真正改變過敏體質的治療方法,大概只有減敏治療。減敏治療(immunotherapy,hyposensitization)的確為患者帶來一些相當不錯的效果。

 

由於減敏治療所需要的時間較長,至少在兩年內小朋友必須要非常有耐心地例行回來門診接受注射治療,同時偶爾也會產生一些副作用,所以並不是所有的小朋友都建議接受這些治療。

 

目前建議進行減敏治療的小朋友,通常都是已經接受其他的治療一段時間後,仍然會經常發作,如每個月至少發作一次或是一年發作五次以上,再加上主要的過敏原為塵蟎時,才會建議進行減敏治療。減敏治療的方法是將患者最常見的過敏原注射入其皮內,然後逐漸增加其劑量。減敏治療能夠改變氣喘患者的免疫反應,讓原本相當高的過敏抗體逐漸下降,而且發炎物質的製造也會跟著降低。由於進行減敏療法時,在注射過敏原後有非常少數的患者會出現症狀,所以通常要求在經過訓練的過敏專科醫師門診進行較好,注射後也應該在診間觀察15~30分鐘再離開醫院。

同時,要提醒大家的是,通常這種經由皮膚的減敏治療對同時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較不合適,因為在接受減敏治療的過程中,反而會加重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同時,減敏治療對氣喘改善的效果通常會比過敏性鼻炎來得好。這也是為什麼許多家長會覺得小朋友的氣喘症狀已經有明顯的改善,反而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仍然持續存在。 一般而言,小朋友接受減敏療法的效果要遠比成人來得好。可能的原因是小朋友的免疫系統還在發育的階段,許多新產生的免疫細胞能夠 受到減敏治療的影響,而成人在這方面的能力相對的就較差。

 

目前唯一較能夠考慮應用在異位性皮膚炎的減敏治療,大概就是舌下減敏治療,因為舌下減敏治療可以不必經由皮膚的注射,所以不會影響到皮膚的表現。而且舌下減敏治療可以經由類似「口服耐受性」的機轉,而誘發更好的治療效果,之前有寫到異位性皮膚炎治療與預防,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為什麼會得異位性皮膚炎?如何治療與預防?有中醫治療方式嗎?

 

舌下減敏治療在國外,尤其是歐洲,已經使用一段時間,在台灣因為一直無法取得許可證,所以還無法在小朋友身上使用這類的治療。衛生署沒有予以許可證的主要理由是,衛生署審查時認為塵蟎的蛋白成分較複雜,所以沒有通過。但其實目前經由皮內注射的塵蟎蛋白也是一樣複雜,為何衛生署又准許可以使用來進行皮內注射的減免治療,卻無法通過舌下的減敏治療?未來還是希望主管機關能夠重新審視有關舌下減敏治療的許可證,讓小朋友有機會能夠使用此種較不辛苦的舌下減敏治療,來控制嚴重的異位性皮膚炎。

 

Q3:什麼是慢性過敏?測試慢性過敏抗體有何幫忙?

A這幾年來有許多檢驗針對所謂「慢性過敏」,主要是測定病人血中對抗各種過敏原的IgG 抗體。有許多人接受測試後發現有太多過敏原都是陽性,如果所有的食物都禁止食用,可能會讓爸爸媽媽們無所適從,因此究竟要如何來面對這些檢查的結果。其實IgG 抗體是體內的免疫細胞遇到外來的蛋白都會產生,因此身體接觸到這些外來的食物和蛋白時,就會引起免疫反應而產生IgG 抗體,這也是為何這些IgG抗體的種類會如此多和高。

 

其實在免疫反應中,我們對這些身體所產生的免疫反應且會導致身體病理傷害的反應分成好幾類,稱為過度免疫反應 (hypersensitivity)。而IgE抗體所參與的免疫反應稱為立即型過度免疫反應 (immediate type hypersensitivity),也稱為過敏反應 (allergy),就是我們真正說的過敏反應。而IgG所引起的免疫反應

 

是屬於第二型的過度免疫反應,並不是真正的過敏反應,兩者之間還是有些不同,所以如果接受這類所謂「慢性過敏抗體」的檢查時,對這些結果的判讀要特別小心。

 

因此還是要提醒大家,1gE 才是真正的過敏抗體,因此如果要測定過敏抗體還是應先測定IgE抗體。此外,食物過敏最確切的診斷還是與直接食用這些食物後出現症狀有關,因此給懷疑食物過敏的患者食用特定的食物會出現症狀時,才是最確定的診斷。

 

Q4:治療異位性皮膚炎時使用非類固醇藥物是否會產生副作用?

A這幾年來非類固醇免疫抑制的外用藥物,如前面所提到的普特皮或是醫立妥,都已經愈來愈常被應用到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上,當然這些非類固醇藥物的使用也會引起大家的一些疑慮。之前就有報告提到使用這種外用的免疫抑制劑會擔心引起癌症的發生率增加。主要是因為免疫抑制劑會降低人體的免疫力,而導致對抗腫瘤的免疫力也下降,因此發生癌症的機率會增加。但是這樣的情形主要是發生在服用全身性免疫抑制劑的患者,但是由於用在異位性皮膚炎的外用藥物劑 量較低,因此其副作用比起全身性使用的藥物還是來得低很多。

 

有一個大規模的研究追蹤這些使用外用免疫抑制劑來治療異位性皮膚炎的研究報告,結果顯示,這些患者使用免疫抑制一段時間後,並未看到有癌症發生率增加的趨勢。因此,爸爸媽媽對這些非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的外用藥物使用在異位性皮膚炎,還是可以放心使用。

 

有些時候我們會建議這些非類固醇免疫抑制劑與類固醇可以輪流使用,舉例來說,可以在早上使用類固醇的藥膏,而在晚上則是使用非類固醇的免疫抑制劑,這樣就可以讓爸爸媽媽擔心的副作用減少,而且可以達到更有效的治療效果,先前寫到異位性皮膚炎外用藥物-類固醇與非類固醇藥物,想深入研究不妨看看。

 

Q5: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會隨著年紀增加而改善,因此不須治療?

A 的確如過敏性鼻炎和支氣管性氣喘在小朋友年紀增加後會逐漸改善,所以如果能夠將這些症狀控制好,可以在青春期左右便可以觀察到過敏性鼻炎和支氣管性氣喘的症狀改善許多。但是需要強調一下,異位性皮膚炎的情形可能有些不同,主要是因為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會因為不停的抓而變得更嚴重。因此,如果真的要將異位性皮膚炎治療好還是要有「絕不妥協」的想法,要將皮膚症狀完全控制下來,而且逐步恢復到正常的皮膚,才能說是真正的治療成功。

 

在門診常常遇到許多患童經過治療後已經改善得差不多,但是如果皮膚並未完全改善到正常的狀態,有時小朋友還是會忍不住去抓,如此很快地就又出現嚴重的皮膚症狀,而成為「惡性循環」。所以,罹患異位性皮膚炎時,不要預期會隨著年紀增加就逐漸改善,如果皮膚的症狀沒有完全改善或是持續去抓,異位性皮膚炎的症狀就會一直持續下去。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