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過敏與異位性皮膚炎

寶寶過敏與異位性皮膚炎

寶寶常見過敏原

對許多小朋友來說,得到異位性皮膚炎是很辛苦的一件事,因為通常都會癢得受不了,不但會影響生活作息,還會因為抓傷導致感染,讓這些小朋友的睡眠品質變得非常差。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如果仔細去探究其引起過敏的過敏原,在1歲以前通常以食物過敏原為主,其中「牛奶」和「蛋白」是最主要的過敏原;在2歲後則逐漸以空氣過敏原為主。所以在不同的階段,罹患異位性皮膚炎孩童的表現可能會有不同。

而且,一個重要的發現是,食物過敏原有可能隨著成長時口服耐受性的機轉逐漸成熟,而讓整個過敏狀態得到較大的改善。所以,小朋友在初期得到異位性皮膚炎時,若未控制好,不幸出現傷口,將導致暴露在空氣過敏原的機會增加,進而造成更嚴重的過敏症狀。

 

年齡過敏原
一歲前食物過敏原,如牛奶、蛋白
兩歲後空氣過敏原,如塵蟎、黴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外毒素

寶寶過敏與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控制重點

要將小朋友的異位性皮膚炎控制好,需要分兩個階段來考量。

1歲前戒吃:

首先是1歲前發生的異位性皮膚炎,由於大多是與食物過敏原有關,因此必須要特別注意「吃」。人體的腸道免疫系統原本具有黏膜耐受性的機能,能夠對經由腸道進入的蛋白有耐受性而不會出現免疫反應。但是,在1歲以前腸道的屏障還未成熟,所以蛋白抗原較容易通過而導致過敏的症狀。因此,在1歲以前需要特別避免那些會引起過敏的食物,主要是外來的蛋白,最常見的當然是牛奶蛋白或是雞蛋蛋白和蛋黃等。這些常見的食物過敏原對那些有過敏家族史的高危險群小寶寶應該要稍加避免,需要晚一些〈1歲後〉再添加。

 

1歲後戒抓:

隨著年紀增加,如果之前的異位性皮膚炎沒有改善,小朋友會因為抓得厲害造成皮膚出現傷口而受到感染;這些感染部位很容易遭塵螨和細菌感染〈如金黃色葡萄球菌〉,而導致更嚴重的發炎,甚至讓這些塵螨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外毒素又成為另外一種過敏原。
雖然原本食物過敏原在成長過程中可以因為免疫系統口服耐受性的機轉而逐漸改善,但是空氣過敏原和金黃色葡萄球菌卻無法經由口服耐受性的機轉來改善,所以2歲以上的小朋友如果要完全控制好症狀還是戒之在「抓」。

牛奶和蛋白是寶寶最主要的過敏原

寶寶異位性皮膚炎預防及治療

不要過度依賴類固醇:

類固醇是好藥,它的確可以在急性期使孩子的症狀較快獲得改善,但是類固醇仍有其副作用,所以也不要過度依賴它。

1歲半前為治療黃金期:

小寶寶異位性皮膚炎治療的「黃金期」建議在1歲半以前要治療好;主要是因為1歲前異位性皮膚炎的主要過敏原是食物過敏原,如果能夠避免食用這些會引起過敏的食物,就有機會能夠完全好起來。

2歲以上患童重在避抓:

年紀超過2歲以上,過敏原會逐漸由食物過敏原轉成空氣過敏原,再加上抓傷就更容易讓這些空氣過敏原變得更嚴重。因此,如何避免「抓」將是最重要的課題。

異位性皮膚炎雖然在許多人的印象中不會導致所謂的生命危險,但是對那些罹患異位性皮膚炎的小朋友而言其實是非常辛苦的,他們可能會因為身上奇癢無比而忍不住不斷地抓,導致身上滿是傷口。如果再加上感染,更可能發展成蜂窩性組織炎或是敗血症。同時,晚上睡覺時也會因為癢的關係導致睡眠品質非常惡劣。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